近日,随着北斗三号工程第三、四颗组网卫星成功发射,2018年北斗卫星进入密集发射期。计划到2018年年底我国将发射18颗北斗三号卫星,服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到2020年,35颗北斗三号卫星将为全球提供服务。
北斗产业,泛指中国卫星导航产业,2012年底我国北斗系统投入区域服务以后,中国的卫星导航产业就以北斗为轴心主线加以推动发展,从此称其为北斗产业。顺理成章由其延续我国整个导航定位授时产业,承接“至2020年完成4000亿元”的发展目标。
北斗开放实验室将通过开展北斗系统的标准化建设工作,提升导航信息安全相关产品质量、技术指标水平,在提高我国北斗终端产品竞争力的同时,助推北斗系统标准国际化的进程。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2017 年眼看过去了,2018年行将来临。在这辞旧迎新的日子里,我们不妨对四大全球导航卫星系统总结今年、展望来年。
继美国主导的GPS、俄罗斯主导的格洛纳斯和欧洲主导的伽利略之后,我国自主开发、独立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近年来以迅猛的发展速度受到全球关注。尤其是随着北斗导航系统进入全球组网阶段,预计到2018年左右就将完成覆盖全球的系统建设目标,巨大的市场前景吸引着众多企业进军北斗产业。
为进一步推动北斗领域资源开放共享,保障相关服务性能指标稳步提升,助力北斗三号产业化发展和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应用推广,北斗(西安)开放实验室、北斗(长沙)开放实验室开放共享的导航信号采集回放仪等测试设备已针对北斗三号系统进行信号全面升级,现已正式开通对外服务。可支持B1C、B2a等信号测试;同时,还可提供数据采集服务,支持基于软件的新型算法研究。
为推进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于2017年8月发布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空间信号接口控制文件公开服务信号B1C、B2a》。